行业新闻>正文

不止于创新:EZ-60三大行业首发技术背后的出行变革密码

来源:新车热点新闻     作者:健欢   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05

  在当今汽车行业,技术创新如汹涌浪潮,持续重塑着我们的出行体验。作为2025年合资新能源热度最高的中型SUV,长安马自达MAZDA EZ-60堪称市场焦点车型,并引发了行业媒体达人对其“同级首发的9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、全球首发的裸眼3D HUD、以及行业首个4纳米车规级智舱芯片”三大核心产品价值的关注,一系列“EZ-60产品背后开发的故事”报道陆续播出。这些创新技术不仅彰显了长安马自达在技术研发上的深厚底蕴,更预示着未来汽车发展的全新走向。

image.png

  同级首发9风道:空气动力学的美学与效能融合

  空气动力学,这一在汽车工程领域举足轻重的学科,长期以来主导着汽车的设计与性能表现。传统汽车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上,多以降低风阻为单一目标,手段也相对有限。而EZ-60的9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,则是一场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革新。

  在外观造型设计阶段,长安马自达的设计师团队便将空气动力学需求与马自达经典的“魂动”设计理念深度融合。上风道组的设计灵感源自滑翔翼破云瞬间,通过精妙的曲面与角度规划,引导前方气流紧密贴合车身,有效降低风阻与能耗。电子外后视镜风道口采用悬浮式双色设计,不仅在美学上独具魅力,宛如灵动飞翼,更在行驶过程中切实助力车辆前行。独特的D柱风道,致敬百万级超跑设计,有效梳理车尾高速气流。全车9风道、19个真风口的布局,是上千次风洞试验与计算机模拟优化的成果。正如知名汽车达人“元何元”对EZ-60的9风道的评价:马自达就是想直白的告诉大家,不只是为了好看,我就是想玩风,让风成为我御风而行的动力源之一”。

  从实际效能来看,9风道设计带来了EZ-60全方位的性能提升。经第三方媒体实测,整体风阻优化达60.8counts,直接转化为续航里程增加41公里,这对于缓解用户的“里程焦虑”意义重大。车内语音清晰度因行驶风噪降低而提升8%,在高速行驶时,风道能为后轴提供最高705N下压力,极大提升操控灵敏性与平稳性。以高速变道场景为例,普通SUV可能会出现车身晃动、车尾跟随性差等问题,而EZ-60凭借下压力的加持,能够实现精准、稳定的变道,为驾驶者带来信心十足的操控体验。

  《BIG DRIVER》创始人、汽车达人高克对EZ-60的空气动力学进行了深度解读,他认为,马自达拒绝了“模仿者的标签”,并非单纯为了低风阻去做风道的概念,而是基于对车辆综合性能的考量而进行原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。

image.png

  全球首发裸眼3D HUD:重塑驾驶信息交互体验

  在汽车驾驶过程中,驾驶者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与准确性,直接关系到驾驶安全与体验。传统的2D仪表盘与抬头显示(HUD)技术,在信息呈现的丰富度与直观性上,逐渐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智能化、沉浸式驾驶体验的需求。EZ-60全球首发的100英寸裸眼3D HUD,正是为解决这一痛点而生的创新成果。

 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采用了先进的眼球随动科技。车内摄像头实时追踪驾驶者眼球位置,通过复杂的算法动态调整显示内容的视角与景深,实现驾驶信息与真实道路场景的无缝融合。当驾驶者行驶在复杂路况,如重庆的8D魔幻立交桥时,裸眼3D HUD的光场引擎实时生成导航信息,以立体形式呈现,动态调节景深,让驾驶者对路线与周围环境一目了然。相比传统2D显示,这种3D呈现方式能够将信息辨识度提升50%以上,大大减少驾驶者解读信息的时间与精力。

  在驻车模式下,裸眼3D HUD化身裸眼3D影院。配合车内高品质音响系统,为驾驶者与乘客带来身临其境的视听享受。想象一下,在长途旅行的休息间隙,无需佩戴任何设备,就能在车内享受一场震撼的3D电影,这无疑为出行增添了更多乐趣。

image.png

  行业首个4纳米车规级智舱芯片:强大算力驱动智能座舱新变革

 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,智能座舱成为各大车企竞争的焦点。而决定智能座舱性能的关键,在于芯片的算力与能效。当下主流电动车多采用5-7纳米制程芯片,而EZ-60率先搭载行业首个4纳米车规级智舱芯片,实现了一次跨越式的技术升级。汽车行业资深媒体“车业杂谈”在《电车龙门阵》系列节目中,首次向观众科普了民用级(消费级)、工业级、车规级、军工级芯片设计的不同,通俗易懂的展示了为什么车规级芯片比消费级更好。

  与传统芯片相比,4纳米芯片在晶体管密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,同面积下晶体管数量提升约1.6 - 1.8倍。这带来了算力的大幅提升,在相同功耗下,运算速度提升约25 - 40%。同时,先进制程工艺使得芯片在能耗控制上表现卓越,相比5纳米芯片,能耗降低20 - 30%,这对于提升车辆续航里程与减少散热负担意义重大。

  更重要的是,相比4纳米消费级芯片,EZ-60的车规级芯片更稳定,更可靠,车规级芯片可在- 40℃至125℃环境稳定工作(消费级芯片通常为0℃至70℃),应对车内高温、严寒等复杂场景(如暴晒的发动机舱或极寒地区行驶)。在使用寿命上,车规级芯片设计寿命通常达10年以上(消费级芯片约3-5年),满足车辆全生命周期使用需求,减少故障风险。并且车规级芯片针对车载场景优化实时操作系统(如处理刹车信号、转向指令等),响应速度毫秒级,比消费级芯片更适合驾驶中的即时决策。

 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,强大的算力赋予EZ-60智能座舱更流畅、更智能的交互体验。车机系统启动时间缩短至秒级,各类应用程序响应迅速,毫无卡顿。语音交互功能更加智能,能够实时识别、理解复杂语音指令,甚至支持多轮对话与方言识别。例如,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发出“我想听周杰伦的歌,并且导航到最近的咖啡店”这样的复合指令,车机系统能够瞬间做出响应,精准执行。

  “EZ-60故事荟”对三大行业首发亮点的深度解读,让我们清晰看到长安马自达在技术创新上的果敢与实力。9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、裸眼3D HUD以及4纳米车规级智舱芯片,不仅为EZ-60赋予了超越同级的产品竞争力,更开启了汽车行业技术发展的新篇章。随着这些技术的普及与应用,我们有理由相信,未来的出行将更加高效、智能、安全且富有乐趣。


头条新闻

  • 不止于创新:EZ-60三大行业首发技术背后的出行变革密码

      在当今汽车行业,技术创新如汹涌浪潮,持续重塑着我们的出行体验。作为2025年合资新能源热度最高的中型SUV,长安马自达MAZDA EZ-60堪称市场焦点车型,并引发了行业媒体达人对其“同级首发的9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、全球首发的裸眼3D HUD、以及行业首个4纳米车规级智舱芯片”三大核心产品价

  • 全能空间+极致守护,瑞虎8 PRO定义家用出行新标杆

      随着人生步入不同阶段,我们不断邂逅新的风景,生活的重心也随之悄然转变。尤其是迈入而立之年的90后,正经历着从“张扬与享乐”到“责任与担当”的深刻蜕变。购车不再只是关于个性与自由的选择,而是关乎家庭的理性考量——它能不能轻松装下一家老小?更重要的,它能否给家人提供一份坚实可靠的安全感?一辆真正懂他

  • 限时先享价17.36万元起 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焕新上市

      奕起热爱,派生精彩。8月1日,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战略发布会暨新车发布会在武汉隆重举行,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焕新上市。新车在“舒心品质、舒心科技、舒心驾控、舒心守护” 四大维度全面升级,官方起售价18.86万元起,限时先享价17.36万元起,为用户带来极具诱惑力的超值选择。8月

  • 安全领域三连冠!MAZDA EZ-6斩获2025中保研10项G优秀安全评

      7月29日,长安马自达MAZDA EZ-6(以下称EZ-6)在安全领域再传捷报。继荣获2025 年C-NCAP五星安全评级以及行业首个“货车横向夹击叠加托底挑战”001号安全证书后,EZ-6在2025中保研C-IASI测评中,再次强势斩获“车内乘员安全指数”、“车外行人安全指数”、“车辆辅助安

  • 外籍车主实名种草瑞虎7高能版:这台SUV,7.99万元起真的超值!

      “我喜欢中国,但也很清楚,中国的用车环境和欧洲完全不同。”Ben笑着说,真正买车之前,他对自己能否适应有些怀疑。换车时,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品牌。经过多番对比和试驾,他最终选择了瑞虎7高能版。“这台车带给我一种特别的感觉——不是我在迁就它,而是它真正考虑到了我全部的需求。”   来自法国的Ben是

  • 带娃出游救星!瑞虎8L坐得下、跑得稳,还能免息开回家!

      夏天出行,最怕热、挤、堵——空间不够大,一家人坐着闷,行李更是难装不下;一遇上下坡、加速、超车,动力跟不上心态也容易“上火”;更别提暴雨天、高速跑长途,车不稳、安全配置不到位,全家都不踏实。尤其到了暑期,带娃出游、举家出动,这些“出行焦虑”只多不少。   想解决这些痛点,一辆真正懂家庭需求的SU

  • 多口之家的首选座驾:瑞虎9 vs 昂科威 Plus,谁更胜一筹?

      一家四口准备出发去露营,却发现车里塞不下帐篷和滑板;后排孩子喊热,空调吹不到;爸爸想导航,屏幕小得像手机……这些“带娃出行的崩溃瞬间”,相信很多朋友都经历过。如今的家庭出行,早已不是“能开就行”那么简单。对于有老人、有孩子、喜欢自驾的家庭来说,汽车早已不只是代步工具,更是承载亲情与生活质感的“第

  • 超值价格,卓越体验!年轻人首选出行“伙伴”:瑞虎3x卓越版

      “拥有一辆车”本应是拓宽生活半径、解锁无限可能的钥匙,但对于刚进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来说,却总被现实的预算门槛所阻挡,而不得不精打细算——是选经济灵活的电车,还是更省心的油车?是要兼顾家庭的空间感,还是精打细算用车成本?   如果手握五六万元的预算,面对“人生第一台车”的关键抉择,我们不妨将目光投